![]() |
|||||||||||||||||
學士班(高中生專區) 一、簡介:
台灣近三十年來的經濟蓬勃發展,雖躋身於以開發國家之列,但也面臨許多天然災害有關的環境問題。
為明確整合地質與地球物理之研究領域,並應用於環境問題上,教育部核准本校成立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並於91學年度招生。
本系訓練的專業人才,可協助社會有效開發國土資源,並能對天然災害進行監測與研究。
二、教學方向:
1. 整合各學科的研究方法。
2. 加強學生在基礎科學及計算機方面的能力。 3. 加強學生視地球環境為一整體,永續性的觀念。 4. 加強學生實際野外調查及各種遺棄運用的經驗。 5. 加強學生調查文獻、外語溝通、表達及技術論文寫作的能力。 三、修業規定:
本系學生畢業時需修滿至少132學分,包括
1.通識課程:28學分 2.專業必修:50學分 3.專業選修:41學分(註1) 4.自由選修:13學分 註1:於地球物理、地質、環境領域中自選一個領域修習至少五學科,另兩個領域分別修習至少兩學科,且另於共同專業領域至少修習一學科。
最後更新日期:2019/12/07
本校校長獎:
(一)學士班:
教育部獎助金:
本系為全國唯一結合地球科學(包括地震學、應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等)與環境科學之特色科系,運用物理、數學、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知識於地球與環境科學之能力。其中主要應用領域包含:能源探勘、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控、地震潛勢分析與預警,環境汙染檢測,全球環境變遷,地球環境基礎科學研究。
本系著重在基礎的紮根與多元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多元的專業知識並期待能運用於解決地球與環境科學領域的能力。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逐漸合流,形成一綜合性的領域,同時產生許多新興議題,近年來許多環境議題大量仰賴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與地質方法的應用與研究,面對這些跨領域的挑戰,唯有具備厚實與多元知識者方能勝出。
故主要訓練之專業能力分為以下三大方向: (1) 地球科學類: 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含地震學)、地球化學、工程地質學、野外地質學、石油地質學、大地測量、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 (2) 環境科學類:環境工程、環境化學、地下水與地下水汙染、環境生態、環境微生物等。 (3) 數理與電腦技能: 程式設計、數值分析等。 ![]() 上圖:地球與環境科學概論實習課程-砂箱試驗實習
凡是喜歡接觸大自然、浪漫、富想像力、喜歡挑戰、喜好旅遊、好奇心強與推理能力佳的同學,最適合報考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由於人類對於複雜地球系統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本學門的特性是需要大膽的假設與小心求證;如柯南辦案一般,在蛛絲馬跡中找出最可能的答案。因此科學背景知識越強、邏輯性越高的人,越能在這一行出人頭地。
![]() 上圖:野外地質課程-現地露頭調查合影
目前國內相關系所除中正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外,尚包括台大地質科學系、中央地球科學系、成大地球科學系、海大、中山、文化地質系。其中台大、成大、文化以地質為主,地球物理為輔。而中央則以地球物理為主,地質為輔。
本系則結合地質、地球物理與環境科學三主軸發展,因應市場需求,在地球物理學(含地震學)、地質學及環境科學的架構下,進一步切入地球環境之綜合性議題,例如:地球內部構造、斷層與地震、第四紀地質與環境變遷、天然地質災害防治、能源資源開發與保育、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含自然、人為以及微生物汙染)環境分析與資源開發、環境系統調查與監測等等。這些特色顯與國內其他地科領域相關系所之發展現況與趨勢有所區隔。 技職體系則無相關科系。
目前國內需求產業包括中油公司、台塑公司、各工程顧問公司、環保署及其下屬單位、環境檢驗機構、經濟部地質調查所、交通部氣象局、台灣電力公司、國家地震工程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以及相關的學術單位。國外部分則有各大石油或礦業公司在積極徵才,為世界十大高薪職業之一,惟此部分通常需要出國進修較有可能,也與景氣循環有密切的關聯。
|
|||||||||||||||||
|
|||||||||||||||||
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e-mail: seismo@ccu.edu.tw (地環系辦公室)
地址:62130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電話:(05)2720411轉61201,61209 或 (05)2720809
|